上海仪表价格联盟

拒绝只当“账房先生”,企业财务管理的本质是创造价值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里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头脑最聪明的,而是那些能够对环境变化做出最快反应的物种,这句话也适用于现代商业社会。

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企业面临的是一场没有天花板的竞争,随着企业业务转型和发展速度显著加快,财务管理也成为企业变革的重中之重。在3月底举办的“2019财能百人会”现场,独家对话四位财税行业资深专家,他们讲述了各自对AI、业财融合、财务管理等问题的看法。

财务智能化趋势是必然的,但是需要时间

财政部资料显示,全国持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有2000多万,截至2017年底,累计共有637万人通过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其中初级443万人,中级180万人,高级14万人。

从数据来看,现在国内会计人才市场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普通会计人才严重饱和,另一方面高级会计人才严重短缺。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简单重复的会计核算等工作完全有可能被机器替代时,在外人看来非常“稳定”的会计工作就完全可能不再稳定,普通的会计人员将面临“僧多粥少”的窘境。

面对AI带来的冲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财政部“会计名家”、财能书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新民表示,“智能代替人力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全部代替,财务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趋势是必然的,但是需要时间。”

智能财税赛道中,懂行的才能笑到最后

除了替代人工的AI,2015年前后,资本、技术人员、财税行业人员先后把目光转向智能财税赛道,拥挤的赛道中哪类玩家才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张新民的答案是有财税行业经验的。技术出身的创业者强调把所有的税种、税率、税法、税则都囊括到它的软件里面去,让软件能够处理任何的业务,有财税经验的创业者更具税收筹划思维,他们强调“为什么是要这样的税?”“进行什么样的业务安排,会有什么样的税务效应?”。

“不懂财、会、税的技术人员,在面对客户需求时,只能根据某一具体业务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企业按照卖一个产品获得一个毛利的模式发展,只能提高效率和产品的市场价值,是‘走’的概念;懂财、会、税的创业者可以综合利用金融、税务、税收筹划等手段,实现企业盈余管理,用较少的资源撬动更多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是‘飞’的概念。”

财务管理的本质是创造价值

马克思说过:“过程越是按社会的规模进行,越是失去纯粹个人的性质,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薄记就越是必要。”这里提到的“簿记”就是指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会计,整句话可以理解为“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财政部“会计名家”、财能书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化成看来,财务真正的价值或者财务的本质就是创造价值,要通过技术记录过程,对过程数据分析,实现业财融合,实现最早时间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控制风险,进而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创造。

怎样理解这句话?不妨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入手。

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可以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到辅助作用的“账房先生”阶段,财务人员像账房先生一样进行企业财务管理,主要处理日常管理、日常纳税申报等问题,是传统的会计。在这一阶段,财能辅助业务驱动,跟其他职能部门或者业务部门一样,按部就班做自己的工作,对企业增值并不明显。

第二阶段是引领变革的阶段,该阶强调当业务管理到了瓶颈期,财务就要变成管控者,通过众所周知的、全面的预算管理、财务分析,绩效评价等工作,推动业务与管理跨过这个瓶颈期。

第三阶段是财能决策阶段,也就是体现财务本质创造价值的阶段,利用财能提供前瞻性的决策支持,驱动企业变革和参与企业日常决策。这一阶段需要利用现有技术加强对过程、对每一项交易环节的把控,过去技术手段只能提供结果,现在需要利用技术加强对过程的把控,最大化地利用财务创造价值。

贷款为例,传统银行业不敢轻易给小微企业贷款,因为银行业只拿到了小微企业财务报表的结果,看不到小微企业经营的过程。形成对比的是包括蚂蚁金服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蚂蚁金服通过阿里巴巴淘宝、天猫等网店,把小微企业经营过程记录下来,不仅仅是看几张报表,而是掌握了过程和交易活跃程度,因此它可以在三分钟决定要不要给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坏账损失率也远低于传统银行业。

财务创造价值依赖于业财融合

以前,企业内部业务和财务部门都是独立的,隔阂频现。业务人员会说行动受到财务人员控制、经营部门的数据与财务的数据存在差异,财务人员会抱怨业务发票不规范、不按公司流程办事......

业财融合,恰恰就是打通业务与财务间壁垒的新思路。

企业把所有业务的经营结果反应给财务,财务把结果中呈现的问题拿去跟业务沟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财务人员也会扮演相关角色,从而在业务、财务、企业发展之间形成一种闭环的促进增长,这种做法在业界被称为“业财融合”或者“业财一体化”。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财政部“会计名家”、财能书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俊勇表示,管理会计早就开始强调业财一体化。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时代从以生产为导向转变成以客户为导向,在转变过程中,企业流程从从发现客户需求变为满足客户需求,流程转变需要细化到一个个的具体环节和活动,而会计的计量可以识别高效率、能创造客户价值的作业,这便是早期业财一体化的雏形。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