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仪表价格联盟

怎样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在跟家长接触过程中,我发现陪伴孩子的大多数是孩子母亲。当前这个时代,明显有很多父亲不重视家庭教育。当然这跟社会大环境有关,因为男士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因为工作太忙太累,导致父亲没有时间和精力管孩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不想管,觉得教育孩子就应该是母亲的责任。当然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单亲家庭。

这就导致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现象,很多男孩不但长得越来越像女孩,穿着打扮也像女孩,更有甚者连声音都像女孩。这让一些人很看不惯,也让很多家长担心。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男不男、女不女的,怎么办呢?

如今的独生子女,聪明伶俐不乏其人,但在家长的过分呵护下,孩子大多都是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和雨。这也难怪,除了来自家庭的无限关爱,再加上中国教育的普遍特点:从幼儿园、小学、初中乃至高中,大部分教育者以女性居多。正是这样一种成长环境,使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少阳刚之气。

有研究表明,父亲和母亲在孩子人格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缺少父爱,孩子就会变得胆小、懦弱、自卑、优柔寡断、抗压能力差等;而缺少母爱,孩子会缺少安全感,变得孤僻、冷漠、缺乏爱心等。


正确的家庭教育中,男孩身上应该带着独特的男性的阳刚之美,自信之美,并且能独立自主,有着小小男子汉的气魄。但是往往现在有些家庭带出来的男孩子却带着女孩子的气息,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身为父母的我们是不是要找一找问题的原因所在?

1.父母过度呵护男孩变女孩

现代家庭很多都是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而家里有一群人每天跟在他们屁股后面转,可以说是任何事情都不需要他们动一根手指头,自然有人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长时间如此溺爱下去的结果就是男孩什么也不会,还甚至看见一条毛毛虫也会大声尖叫的可能。父母和家人的过度呵护导致原本应该着有阳刚之气的男孩搞像个小女生一样,动不动就掉眼泪,抚鼻子,活脱脱的娘娘腔。家长们应该就此检讨一下自己平时的教育方式,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并加以改善。

2.现代教育压制孩子个性

现在因为孩子少的原因,孩子也就看得很重,很多学校生怕孩子在学校出问题,也就只能对孩子采取一些约束性教育方式,尽可能地让孩子少外出,每天都在学校内,也不做一些危险活动之类。哪像我们小时候,上蹦下跳的,有多疯有多疯,十足的野性,调皮捣蛋的事情一大堆。那时的男孩子真的很有男孩子个性,现在的学校出于安全等原因的考虑,把男孩子和女孩子一样进行斯文培养,时间一长男孩身上也就渐渐少了阳刚之气了。

3.家庭教育出现偏差问题

有些家庭可能存在这样子的现象,就是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儿子一直由妈妈在带,与男性接触的时间较少,孩子们每天接触的都是妈妈,时间一长孩子身上也就有了一些妈妈的影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娘娘腔,比较女性化的性格,比较女性化的字眼等等。因此,在家庭教育之中,父亲的角色也是非常重要的,就算是再忙,父亲都要抽时间陪伴孩子,起到做父亲的作用,让孩子有一个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4.正确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平时在对子女的教育之中,要正确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问题,注重环境的可塑性,培养孩子阳光、健康的心态,鼓励孩子独立、自信,帮助孩子交到更多的小伙伴,尤其是异性小追求伴,更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性别意识,多鼓励孩子参加活动,父母一起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父亲的角色尤其重要,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能少了父亲的关注和呵护。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研究员表示,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社会上就已出现性别意识模糊,特别是“男孩女性化”的现象。《拯救男孩》作者之一、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李文道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

  1.教育模式:在中国教育评价体系中,女孩记忆力、理解力相对较强,优势较大,与女生相对“文静”的心理生理特点契合;好动的男孩往往坐不住,爱蹦爱跳、爱冒险、情绪不好控制,导致学业危机,并且特长得不到发挥,性格发展得不到引导,长期在学校得不到正面的反馈,进而出现体质危机、心理危机和社会危机。


  2.父爱缺失:美国的“全国青年纵向研究”发现,父亲不在的男孩里,约23%被评价为不合群。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说,没有父亲让孩子的纪律教育和监督缺失,也少了学习怎样做男人的机会。李文道说:“中国当前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父教缺失、母教溺爱的问题。缺乏父教使孩子走向两个极端,一是胆小如鼠,如受了欺负不敢出声;二是胆大包天,走向犯罪的道路。母教溺爱则无形地抹去了男孩们的责任感和气魄,使他们变软弱。因此,父亲请记住:没有哪个男人比蹲下去帮助孩子的时候站得更高。

  孙云晓说,性别认同及性心理发展的年龄是0-4岁,失去这个机会,男孩就容易变得像女孩一样柔弱,以后难以“矫正”。在男孩3岁时让他从事“体力活”,如搬东西、保护更小的孩子、帮妈妈拿东西等。告诉他,男孩有责任照顾女孩、保护家人等。父亲一定要花时间多陪陪孩子,在亲子交流过程中,建立起男性的责任感和胆量。在对男孩子的教育上,也不要一味用“听话”、“很乖”等标准来要求孩子,而应就事论事,让他明白道理,提高抗挫折能力,提高其与人交往能力,并适量锻炼运动等,让他从小适应一个男性的角色。


关注上方微信公众号

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