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仪表价格联盟

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需求分析及政策制度建议(三)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三、基于我国期货市场现状的一个分析解决框架


如以上分析,利用期货市场对冲风险的实体企业比例明显偏低,这与中国经济地位和实体企业风险管理的需求等不相匹配。而且,即使行业内个别企业使用衍生工具但对提升企业价值影响有限。尤其是在目前经济转型时期,期货市场在推动经济成功转型、引导相关产业明确发展方向、帮助实体企业实现“做强”夙愿、维持当前市值稳定等方面将被赋予更加重要的使命。通过对造成衍生品使用偏低的现状深入分析后,我们提出一个解决现状的治理框架(图1)。


该框架综合反映了实体企业的期货衍生品需求、期货衍生品市场供给、对接平台、政策制度限制等相互影响程度及其与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关系。


图1 解决目前期货市场困境的一个分析解决框架



首先,衍生品市场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主要由金融衍生品市场供给、实体企业衍生工具使用的需求和平台建设三大方面决定,三者协调发展共同驱动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进程。因此,改变目前国内衍生品现状需要“三管”齐下。


其次,在推动衍生品市场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实体企业对衍生工具的需求具有基础性决定作用。实体企业期货衍生品需求具体由四大方面决定:管理层风险管理意识、内部控制及激励机制(制度建设)、资金安排和企业人才配置。


其三,实体企业的衍生品需求并不能完全左右衍生品市场,更直接的层面来自衍生品市场的品种供给以及平台建设等,如交易所提供的交易工具、期货公司创新服务能力等。


最后,在某种程度上,会计、税务、信贷、国企资产管理等诸多政策制度决定企业能否开展衍生品业务。


结合对上市公司调研不难发现,一方面,上市公司并非对期货衍生品需求不足;另一方面,期货及衍生品供给亦相对充足,我国期货市场已经上市了45个期货品种,涉及农产品、金属、化工等众多行业,覆盖实体经济的数十条产业链。但却无法实现二者有效地对接,除了中介服务能力不足之外,突出体现在诸多政策制度限制。(未完待续)


本文摘自于《期货与金融衍生品》杂志第83期,详情请点击☞http://www.shfe.com.cn/bourseService/marketresearch/magazine/911323180.html


作者:瑞达期货中期协联合研究计划课题组(瑞达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厦门 361001)


特别声明:本文谨代表作者观点,与本所无关。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