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仪表价格联盟

搬砖,是一种修行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木迪埃歪(mudiaiwai),装修DIY,Wood DIY,记录装修过程点点滴滴,尤其关注木工DIY内容。(偶尔跑偏儿童家庭教育相关话题)


搬砖是命中注定的


记得那年我成绩很差,老师和同学都嘲笑我,说我肯定考不上大学,以后只能去搬砖。

我不服气,暗暗下定决心,起早贪黑,努力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终于考上了大学,读了土木工程,毕业后跑去搬砖。

我就是要证明给他们看:“搬砖是命中注定的,和考不考得上大学没关系!”


Okey. It's a joke.


承前


上次DIY装修记录流水账,写到粘贴外墙砖,今天接着写流水账。



▲10月31日,外墙砖勾缝完工图。


▲11月1日,女儿墙修补浇筑。


▲11月2日,女儿墙修补拆模。


▲11月2日,地下室外扩区域地面找平。


▲11月3日,地下室外扩区域地面找平。


▲11月9日,临时围栏。完成地下室外扩区域地面找平。


▲11月14日,厉害了,小耗子。收拾工地现场。


再次抡起大锤——砸墙


随着冬季来临,没有供暖设施的毛坯房里非常之冷,于是再次举起大锤,开始砸墙,每每都是大汗淋漓,哪里还冷。


▲11月13日,地下室楼梯旁的12墙砸掉。


▲11月13日,地下室楼梯旁的12墙砸掉。


接下来的几天,把楼梯处的墙面水泥层起掉了,楼梯踏步的水泥层也起掉了,之后残土装袋,并考虑如何把残土弄到一楼的问题。


最后确定用两组动滑轮来进行人力提升残土,这是比较经济的方案。但因绳索选取不当,先后买了三根吊绳,之后又因徒手拽绳太累手,又买了一个小的手摇绞盘,经过一顿折腾后,钱也没少花,基本可以买个小型的电动绞盘了(电葫芦)。


具体起吊相关情况后文详述。


砸完楼梯旁的12墙后,考虑空间调整布局,又砸了一堵两米宽的24墙,还有两个门口。


▲11月20日,开始砸地下室的一堵24墙。


▲11月20日,砸墙还是很容易的,大锤抡起来稀里哗啦嘣。


▲11月21日,左边是承重墙,右边是地下室外墙,中间宽2米多一点的空心砖部分统统砸掉。


▲11月23日,砸了一个门口,即门口左移30公分,右侧将来补30公分。


▲11月23日,另外一个门口同样操作,右移30公分。


砸墙,残土装袋,前后用了4天左右,当然残土还没有开始往一楼弄。


接下来就要开始进行为期将近一个月的冬季大作战了……


电镐加特林——突突、突突、刨地面


一楼地面(地热)在今年春天时候就自己全部刨掉了,包括砸了一部分墙体,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一楼地面一来因为地热下面有挤塑板架空,所以地面很容易起,再加上可以直接外运,所以相对容易。


但地下室地面就是硬仗了,找平层和钢筋混凝土基层是硬连接,特别是有些地方接合紧密,非常不容易破拆,最后还要将残土从地下室弄上一楼,真是禁不住令人退缩。


然而,为了层高能多出8公分且利于重新布置线管,干就完了……


▲11月23日,试着起了一平米左右的地面。


因为这块地面和基层接合较紧密,刨起来相当费劲,刨完再加装袋,大概用了半小时,装了约4袋残土。


地下室套内面积大概80-90平,破拆加装袋预计耗时40-50小时,再加上弄到一楼,再外运,再考虑休息,总用时预计需要100小时左右。


每天能干5小时左右,每周5天,周末在家不过来这里,这样大概就需要4周,也就是一个月时间。


▲11月24日,第二天没刨多少,电镐就冒烟了。


▲11月24日,拆开一看,转子换向器(整流子)烧毁了。刚好赶上周末,马上网购一个。


▲11月27日,电镐转子到货,继续突突突。


▲11月27日,滑轮组和吊绳也到货了,开始向一楼起吊残土。


▲12月8日,继续突突突,每天都很单调,也没怎么拍照片。


▲12月12日,干掉一半多了。


▲12月13日,单调的突突突,装袋,吊升,外运,全程单兵作战,很乏味,很枯燥,很累,很多汗,所以如标题所说,这未尝不是一种修行


▲12月14日,电镐又罢工了。


拆开后,转子定子开关碳刷都没发现异常,装回去加电试了下,火花一闪,随后又没动静了,再拆开,还是检查不出问题,只能怀疑转子内部坏了。


于是又网购了一个转子,这回买了原厂的。又是周末。


结果周一到货后,安装完毕,还是没动静,难道是定子坏了?再拆开,仔细查看,还是没发现什么明显异常,难不成要去修理部?


最后还是搞不懂,耽误干活,只好装回去,不过装的是旧转子,然后打算去修理部了。


结果重新装好后,出于不甘心,又加电试了一下,居然又好用了!(这款电镐淘宝价在¥600左右,当然我买的二手的含运费¥160左右。)


▲12月19日,聚光灯下,最后一片净土,胜利在望。


▲12月20日,最后一点破拆完毕。残土全部外运完毕,地面加上砸墙部分,共计430袋左右。


▲这是部分外运堆积的残土,物业还没运走。


残土起吊专题


其实无论是砸墙还是刨地面,都还可以,但装袋外运才是硬仗,尤其是这次要从地下室将残土弄上一楼,更是一个大挑战。


关于吊运方案,考虑了好几个相对经济的方案,包括动滑轮组,手摇绞盘,手拉葫芦,电动绞盘/电葫芦等。


手拉葫芦是专业起重设备,但因为提升速度太慢,第一个否掉。电动绞盘小贵,且需要配套跑车,否则装卸较麻烦。


最终吊运设备总花费为¥250,包括动滑轮组和手摇绞盘。其中有效花费为¥160,无效花费¥90(都是吊绳,也不算浪费,算备用物资)。


如果最开始直接花¥250,可以买一个小型电动绞盘/电葫芦,那样会更快也会非常省力,当然电葫芦如果不配相应的跑车的话,使用起来也不太方便。


▲11月27日,两组动滑轮,配手拉吊绳,横梁为拆掉的塑钢窗拐角柱内的方钢,强度不小,绝对安全。


最开始是买了两组动滑轮组,配10毫米亚麻绳/扁丝绳,因为卖家标注滑轮槽宽12毫米,适用10毫米或以下的吊绳。结果下单两天后,我总隐约感觉10毫米吊绳手拉会比较吃力,不易握持,而扁丝绳又比较滑,所以又下单12毫米的天然麻绳。


▲11月27日,这是地下室视角。


实际开始使用时,就是直接用的12毫米天然麻绳。两组动滑轮,理论上拉力为起重负荷的1/4,考虑摩擦力后的有效机械效率应该在70-80%左右,所以拉力大概为1/3吧,也就是3倍杠杆


起初时,感觉挺好玩,上了这么多年学,当年物理课学的也非常好,不过在实际生活中,还是第一次亲密接触动滑轮组,所以也不觉得太累。


但几轮下来,手就有点吃不消了,主要是吊绳较细,加上手指腱鞘炎一直都有,所以感觉此方案不是长久之计。


▲11月29日,理想主义(理论)占了上风,自己做了一个“手摇绞盘”,但是吊绳绕满后几乎没有杠杆作用,加上摩擦力,实际上机械效率低于直接拉升了,且只能起吊一袋残土,否则这个简陋的“辘轳”会立马散架。


▲12月1日,使用网购的一个800磅的手摇绞盘起吊。


▲12月1日,绞盘齿比为3:1,摇臂大概有10倍左右杠杆,所以理论上为30倍杠杆,但随着绞盘绳仓绕绳后半径增大,导致齿比作用降低,大概平均3:2左右,所以理论上平均为15倍杠杆,再考虑摩擦力导致机械效率降低,估计最终杠杆为12倍左右对比两组动滑轮的3倍杠杆来说,那自然是省力多了。


手摇绞盘虽然很省力,但是因为摇臂较短,只能用上胳膊的力量,而动滑轮组拉拽吊绳时可以用上身体的力量,所以从整体感觉上,手摇绞盘和动滑轮组的差别并不是太大,但是起吊速度上,滑轮组是绞盘的4倍左右。


所以我又打算放弃绞盘,改用动滑轮组。滑轮标签上标注最大可用吊绳直径为18毫米,并不是按照滑轮槽宽12毫米作为限制。


于是又网购了18毫米直径的扁丝绳,毕竟天然麻绳不耐磨。


▲12月1日,采用18毫米的扁丝绳配合动滑轮组起吊。


刚开始感觉18毫米的扁丝绳确实比12毫米的天然麻绳容易握持,拉升速度当然比手摇绞盘快多了,但是几天下来,手还是吃不消,而且需要较大拉力,对比手摇绞盘还是很累的。


于是又开始打手摇绞盘的主意。


▲12月4日,使用8毫米的扁丝绳替换掉手摇绞盘的钢丝绳,因为我买的绞盘配的是8米长的钢丝绳,而这次我是打算用手摇绞盘再加一组动滑轮来起吊,参考前面的推算,这样的话,理论上是60倍杠杆,考虑其他因素后,最终杠杆大概能有25倍,这样手摇起吊就轻松多了。当然,起升速度就慢很多了。


不过无论是绞盘原配的4毫米钢丝绳,还是8毫米扁丝绳,都有旋转问题,因为这两者都是普通绕绳法,就是由小股绳延同一方向绕制成绳,当起重物悬空后,绳索受拉伸就会朝相反的绕绳方向旋转,从而导致起吊不顺利。


于是又网购了直径5毫米的防旋转钢丝绳,这种钢丝绳由两部分组成,内芯和普通绳索一样,但外圈由相反方向的小股钢丝绕成,这样内芯和外圈的旋转方向相反,就会互相抵消拉伸旋转现象。


▲12月6日,这就是最终的方案了,800磅手摇绞盘,配5毫米防旋转钢丝绳,再配一组动滑轮,最终完成剩余的大部分残土提升工作。提升时手摇耗时将近2分钟,装卸需要2分钟,再加上需要楼上楼下来回跑,提升一次大概需要5分钟,或者懈怠一些耗时就将近6分钟,而一次只能装载2袋残土,多了还是比较吃不消。


吐槽工程质量


去年砸一楼的墙体时,就发现个别线路有走裸线的问题,就是电线直接埋在水泥里。这次地下室砸墙刨地面,也有3处直接埋线的问题,还有1处类似问题没拍照片。


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原有墙体和地面施工时预埋的线管可能被堵死,后期无法穿线,所以又重新开的槽,再下线管。但是个别地方贪图施工方便,或者说纯属唬弄完拉到的干法,直接埋的线。


▲墙体中间的两根预埋管并未穿线,应该是已经堵死,所以后开的线槽,照片中清晰可见直接埋在水泥里的电线。


▲这是地面上直接埋在水泥里的电线。


▲另一处地面上直接埋水泥里的电线,长达约1.5米左右。


庭院风光


▲11月3日,秋风落叶满庭院。


▲12月15日,2017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很薄。


斯是陋室


11月末12月初的时候,闺女学校因流感爆发,停课一周,其中有2天呆在家里,另外3天带来工地,她学习,我干活。


▲12月4日,这是在吃午餐,西红柿鸡蛋煮挂面。


-=The End=-


雪莱爸(codecoolie),木迪埃歪公号运营者,集工于一身的职业奶爸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