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仪表价格联盟

一文读懂彩生活2017年业绩增长背后的“故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营业收入16.28亿,同比增长21.36%”、“实现净利润3.2亿,同比增70.76%”、“平台服务面积达9亿平方米,其中自管4.4亿平方米,合约管理面积增至4.6亿平方米”。

2018年3月20日,作为社区服务第一股的彩生活对外发布了2017年业绩,作为物业行业里最敢创新的一家公司,彩生活在近两年得到了不少同行和投资者的关注。可以说,本次发布的业绩数字不单纯是为彩生活转型的正确性做背书,其业绩增长的背后,代表着国内物业公司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

如今的物业不如以前?

说到物业,不得不说商品房。

1980年,邓小平第一次把房子定义为商品,才让国人有了商品房的概念,紧接着在1981年3月,为满足深圳涉外商品房的香港业主对物业管理的消费需求,深圳市房地产管理局申请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物业管理企业: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

根据当年的物业管理人员回忆,早期物业公司主要业务就是绿化、保安、维修、清洁,管理方式借鉴香港,业主和物业方都很重视人情关系。比如,管理员把换灯泡、疏通下水道这些小项目直接作为义务劳动不收费,过年过节业主则煲汤给管理员。

反观如今新闻里业主和物业方闹得不可开交,不禁让人感叹:难道物业管理在倒退?

实际上,80年代的物业公司仅仅是一片试验田,彼时的商品房并未完全开放,可服务的项目也不多。但到了1998年商品房市场化后,时代已经不同:原本封闭的物业管理和开放的互联网相冲突,新兴的快递、外卖、上门服务等需求让物业方应接不暇。此外,互联网还减少了信息不对称,让业主更懂《物权法》,也更懂如何维权,才有了不少坏消息日传千里。

因此,看似物业管理水平在恶化,实则是整体服务水平在提升,只不过这个过程物业方生产力工具过于落后,让服务的供给一直小于需求,物业方只能被动地提升管理水平。而各地区需求的强烈程度不同,也造成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的物业管理水平有了不小的差距。

2002年成立的彩生活同样从这个过程中走过来,敏锐地看到了物业同行的痛点,才有了之后的彩生活生态圈。

转型究竟是为何?

2010年之后,移动互联网兴起,互联网公司开始颠覆各个行业,传统物业公司感受到威胁,对互联网产生了敌意。但是,互联网作为一个工具,本身并没有对错。不少物业公司在明白这个道理后,“师夷长技以制夷”,拥抱互联网,吃到了“线上+线下”的甜头,彩生活便是其中一家。

彩生活早在2011年便开始搭建互联网平台,到2014年彩之云平台及其移动端便已推出,而且由于较早走互联网+社区路线,当2014年彩生活申请上市时,连香港联交所都没有看明白,先后提出了50个问题,基本都围绕在一个问题:彩生活是如何规划未来发展。

对此,CEO唐学斌当时的回答是:我们是通过物业管理这个入口,实现到家的服务。而在2017年7月接受采访时,唐学斌又把这个规划具体化了,他制定了将彩生活打造成互联网平台的3年目标,计划到2020年实现25亿平方米的平台服务管理面积,平台聚集3000万家庭,达到1亿数量的用户规模。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个目标呢?具体来说,彩生活是希望以物业为流量入口,打造一个“小米”式的生态圈,只不过小米抓住的是手机这个流量入口,而彩生活抓的是社区场景下业主的高频服务需求。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